运筹帷幄
天才一秒记住【轮回小说】地址:lunhuixs.com
是夜,风雪交加,盛紘到御书房时皇帝正在桌案前搔首踟蹰,一旁放着不知哪位嫔妃送来的糕点汤羹,就连香炉都是冷的,想来早就落了却没有人敢进来红袖添香。
见他进来,皇帝若有似无地舒了口气,轻轻地笑道:“盛侍郎一路辛苦,朕还夤夜星火召你入宫。”
盛紘恭恭敬敬地行礼如仪,掸了掸胸前肩头的雪花,稽首道:“朝政忙碌,微臣一介告假返乡之人,万不敢称辛苦。”
皇帝随意问了他两句丧礼的事,便切入正题,将嘉峪关总兵的奏折递给他,道:“爱卿回来的正是时候。李康已连发三本奏折,向京里求援。”
盛紘略翻了一遍,道:“不过区区羯奴乱兵,蛮夷小邦,皇上不必忧心。”
他合上奏折,平静进言:“皇上忧心的当不仅是羯奴犯边,而是一旦大军开赴北疆,京中空虚,皖西那里会有人闻风而动,伺机乱。”
“……盛爱卿总是能忧朕之所忧。”
皇帝感慨万千,甚至有那么一些愤懑,“可惜今□□臣们吵了半天,也只能说些战与和的空论。那些老臣还说什么,朕登基不久,先帝丧期未过,不可大动兵戈,让朕与羯奴和谈!”
盛紘连忙拜道:“皇上息怒。”
“起来吧,朕也不是说你。”
皇帝呼出一口浊气,赐盛紘在一旁的红木脚踏坐下,“你说的不错。区区蛮夷不足为虑,朕担心的是皖西。荆王的生母嘉贵妃是先帝时奉国大将军之嫡女,芳年早逝。原本我朝藩王自亲王起,府兵不得过三百,且无封土,无臣民,无吏权,地方都司要按制督察藩王行径,定期向京畿汇报情形。然……”
“先帝仁厚,怜惜荆王年幼丧母,对荆王在藩地的许多不肖行径有所宽容,也在情理之中。”
盛紘接过皇帝的话茬道,然而先帝是不会有错的,错的只能是旁人。只见他停了一停,又道:“错在地方官吏一味阿谀逢迎,不但不加以约制,还多有帮纵。”
皇帝听罢只是苦笑:先帝都不管儿子,又有哪个敢报上去?况且报上去也未必有用,还会惹祸上身。时间一长,官员们知道先帝纵容荆王,他们想要加官进爵,便只能奉承荆王。
“正是如此。”
皇帝点头道,可见是颇为愤恨,“那些地方官平日里便只顾着替朕那位好五哥在皖西横征暴敛,就连当地许多高门大户都不惜卖女求荣,将家中女儿送入荆王府为妃妾,亏得那些人还自诩清流名门,当真是……有辱斯文!”
盛紘默默听完皇帝的牢骚,心想这皇帝的心性不算太差,白日里居然也面不改色地忍住了。他看着皇帝,弯了弯嘴角,“皇上毋需烦忧,终究皇上是嫡子,名正言顺,哪怕荆王真有心犯上,这名分上便差了,再者,依荆王在皖西行径,他手下兵将也多半不会与他一条心。只是……皇上要早做准备。”
“你的性情我知道,不会无的放矢。”
皇帝皱了皱眉,复问道:“是了,你此次从宥阳老家回来,便是要途经皖、苏、豫、鲁、晋等地,那几地的卫所和宗室藩王俱和他交好,你可是察觉了什么动静?”
盛紘抿了抿嘴唇,终是起身对着皇帝深深一拜,将回程见闻一一道来:“此次回乡时,臣所乘船只曾遭水匪劫夺,偶遇上漕帮人马相救。当时臣只觉得凑巧,怎的漕帮的人会恰好在淮阴?后来回京时经过皖西、苏西两地,发觉江上行船者几无,岸边似有军队操练痕迹,臣只怕不妥,越发不敢停留,幸而船上悬挂漕帮八卦旗。如今想来,漕帮一向消息灵通,或许已听到了什么风声,才会去淮阴料理事务,以免受战事牵连。”
“果真?”
皇帝大吃一惊,“他们的动竟如此之快?可知道有多少人马?”
盛紘听皇帝言外之意,想来此时顾廷烨并没能像原著那样已有了皇帝的密旨。先前申辰之乱后,他是听说顾廷烨任了正六品都指挥使司经历司经历,比原来的正七品的上十二卫营卫升了一级,想来这官职与皇帝倒是无关了,是他自己的军功与宁远侯府的面子。
因此上,盛紘斟酌了一番,答道:“臣于军政上不算精通,只好纸上谈兵。当时看那操练痕迹,再加上苏、豫等地卫所及藩王兵士,约有三万兵马。”
听说只有三万,皇帝稍稍松了口气,但仍不放心,道:“虽说人马不多,但战事一起,内忧外患,苦的还是黎民百姓。倒时各地宵小只怕也要寻机滋生事端,不容小视。”
盛紘便安慰道:“好在皇上已先得了消息。此事宜早不宜迟,早些处置了荆王做例子也好,往后再无人敢兴事了。原说攘外必先安内,如今外敌已至,待此消息传到皖西,便是内患也要兴了。”
皇帝听出了盛紘还有后话,便问道:“我知道你的性子,既说了这些,便一定有法子。无妨,朕知你是吏部官员,如今只是破例准你预知军政一回,不会问罪。”
得了这句金口言,盛紘方道:“谢皇上恩典。”
他下拜谢了恩,补充道:“皇上,如今北疆羯奴生事在先,自然是驰援北疆为首。皇上可先命五军都督府派出约三分之二人马,分两路大军北上驰援。同时,将剩下的人马分成两路,一路悄悄行军至与皖西最近的苏西境内,沿途截杀荆王的先头部队,将荆王大军困在皖地;另一路驻扎在金陵,金陵距皖西不过二三百里,又是六朝古都、军政要地,荆王北上遇阻,必然首选是反扑金陵。荆王再有当地豪强支持,可三万人马的粮草不是小数目,至多二三月,少则一月,荆王大军粮尽援绝,而四方勤王军队已至,自然俯首请罪。”
皇帝仔细品味了一番,不禁由衷赞叹道:“原是真得错失,不该将爱卿放在吏部。你这般想头计策,怕是英国公老将军也未必能琢磨出来。”
“臣微末技艺,怎敢与老将军相提并论。”
盛紘俯身一拜,诚惶诚恐,“臣此次不过是受皇上特命,妄言几句,已是逾越了。况且纵有计策,也终需良将领兵。臣的身手杀几个水匪也就罢了,领兵打仗可是万万不能。”
皇帝略有诧异:“爱卿竟还杀了水匪?方才你说起,朕还以为是漕帮的人出的手。”
盛紘便将遭遇水匪的事详详细细地说了,还不忘提了顾廷烨一嘴。皇帝听罢,因笑道:“文能提笔安天下,武能策马定乾坤,诚如盛爱卿是也。不过先时只以为那顾家二公子是个纨绔,如今看来也有点子本事,不如也将他算在讨逆之列吧。再有,如今长梧正在宥阳,距金陵不过百里,朕明天便下旨夺情,调他去金陵守着。”
盛紘附和道:“皇上圣明。长梧虽年轻,但在蜀边摔打过一回,对金陵的情况又颇为熟悉,守着那里倒也不错。顾经历英勇,又出身淮阴卫所营,在苏西前线做个先锋怕是无碍的。”
“朕也是这样想。”
皇帝很高兴盛紘总是能跟自己的想法产生共鸣,总好过朝堂上对牛弹琴,他注视着盛紘,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:“盛爱卿,你曾在鲁地为官,原籍也是宥阳,不如随军监军如何?此一去不光要阻击荆王,还要搜集各地藩王、官员与荆王私通之罪证,只靠打仗的将军可不行!”
盛紘慌忙拜倒,受宠若惊道:“皇上,万万不可!我朝一向以御史为监军,臣出身吏部,如何使得?”
“怎么就使不得?”
皇帝挑眉道,“以御史为监军,不过是为着他们是清流言官,能持身公正,稽核功罪赏罚。你便是清流仕宦出身,先头执掌恩科不偏帮亲故,先帝亲赐了洁冰清的评价,可见刚正不阿。况你此去除了监军,亦需领朕暗旨,察查官员藩王。荆王为人奸诈不在朕那四哥之下,朕只怕他有什么阴损法子,你也可提点着。”
盛紘听这意思便知,皇帝是宁可把军功给了一个文官,也不愿出一个功勋卓著的武将,毕竟如今的五军都督府长官大多是功臣后裔,便如英国公和顾廷烨这般。而盛紘的用,与其说是监军,倒不如说是去分功的。
选中盛紘,除了先头的追随,更重要的是盛紘不是勋贵出身,却又与勋贵搭着姻亲——英国公总不会去反对自己的亲家,只要他不说什么,旁人又能再说什么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【衡兰】知否同人之盛世八紘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轮回小说lunhuixs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