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轮回小说】地址:lunhuixs.com

记得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,每一个小镇上都曾经有一家打铁的作坊。我还记得那些风箱和炉子,还有用锤子凿打的声音。但是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作坊不见了。

整个操作过程尽可能地不用刃器,因为那样会将纤维割断。但是,在剥皮之前还有一道工序,就是要先把树从中间刨开(树是空心的),然后展平,这样一来皮就容易剥了。遇到节子多的情况,皮也不太好剥,所以,在它们的成长过程中,一定要经常修剪枝条。

这只是刚做完了第一道工序,下边还有21道呢。

剥下的皮把它卷起来,晒干。树皮一经晒过以后颜色会变得很不好看。

每年我们差不多都要剥7

贯(每贯约3.75公斤)重的树皮,27公斤左右吧,好的树要15棵。

伐倒的树也不会有丝毫的浪费。除了剥下的皮是作为“椴木织”的材料以外,那不能用的部分可以当柴薪来烧,中间其余的木头是冬天取暖的好材料。

另外,现在有些工业实验厂还用那样的木料来雕些装饰品木刻,也有的用它来做杯垫,因为竖着切成圆片儿正好是杯垫的形状。

这些程序都要在梅雨期结束前后完成,等到雨季一过就要开始晾晒了。所以,这个季节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天气预报,雨季结束前的两星期是关键。

纺丝是女人一生的工作

男人们做完了上面说的几道程序以后,剩下的就都是女人们的事儿了。

剥下来的皮放进铁桶里,再放上树灰就烧起火来煮。最好是用栎树或者山毛样树烧成的灰,但是,也可以用椴树的,因为椴树在冬天用来做取暖的木材,所以,它的灰也可以用来煮皮。树皮经过这么一煮就会变软,再经过用手搓揉,它会分解出几十张的皮,就像是树的年轮一样一层一层的。然后再把这几十张的皮一张张地剥开。

下一步是把这些剥开来的皮泡在米糠里。这大概是古人的智慧,用米糠一泡,用灰煮过的皮在恢复其原色的基础上,还能使米糠的颜色有所体现,出来的皮会更漂亮、更有光泽。

米糠呀树灰都是利用自家现有的东西。过去的人真是有智慧。“椴木织”的过程从头到尾都不需要买任何材料,用的都是自家现有的,现在还是那样。

用米糠浸泡这一程序跟温度有着很大的关系,因此,9

月是最合适的季节。

经树灰煮过的皮已经不是硬邦邦的板状了,所以,就竖着来撕它们的纤维。然后是浸泡,再晒干。

往下就是我的工作了。要先拉丝。拉丝的时候皮一定要保持在湿润的状态下。

宽度在三毫米左右。工具就是自己的指甲。这样一条条地撕拉下来。这样长的丝叫竖丝,它的长度跟树的长度是相同的。所以树养育得好丝也就会很直、很长。把拉好的丝捆成一束一束地就要晒了。晒好后再用水泡,泡后再晒。椴树皮的丝线就是经过这样的泡了晒、晒了泡的过程;颜色才会越来越漂亮。而且,用它织出来的帽子、鱼网也才会结实耐用。

纺线,就是把拉下来的丝纺成一根整线。织出60米长的布至少需要2

万米长的线才够。纺线的时候不能用系来连接,因为那样的话,一上机织布对织出来的布上会出现疙疙瘩瘩的结。所以,在连接的时候要捻着结。在接头的地方,上一根的线头儿如果很细,那么。就把细的一头儿撕开,夹在下一根线头儿里,下一根线的线头儿也劈开,交叉着左一夹右一夹,再用手捻捻就算捻到一起了。接头儿的地方既要让它结实,又不能出现粗细不均,否则,织出来的成品就不美观了。所以,看似简单,真正做起来还要有一段适应的时间呢。这样的活儿一般都是老奶奶们做的,她们会边聊着天,边凭着手的感觉就把线搓上了。冬天,也会一家子围坐在暖炉边上搓。

我们那里,到了冬季,也就是从11月到第二年的4

月,全村的女人们都在搓线。

到邻家去喝茶聊天也要带上手里搓着的线。

总之,这个活儿就是要时间。老奶奶们从早上一起床到晚上睡觉为止,一天都在那儿盘着腿不停地搓。其实搓线也是锻炼手指关节最好的运动。所以,我们关川村就没有一个半身不遂的病人。

搓好的线团儿差不多有一只手能握住那么大,要搓18个这样的线团儿才够2

万米长。

线团的形状有点儿像烟台梨吧。这是为了能让线团儿站立得住才绕成下大上小的形状的。绕线团儿也得让线在湿润的状态下进行。线团儿绕好后还要再捻一遍,是为了织布的时候好织。捻的时候,把线团儿放在捻线机上,捻线机是由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组成的,线在两个圈当中来回转几圈就捻均匀了。

捻过以后,把它们缠在麻秆儿上,我们用的麻秆儿是芒麻的茎。

在秆儿心插上一根铁棍,但要让铁棒的粗细正好是插在麻秆儿心里掉不下来。

捻线是第14道工序,一圈一圈地捻,得捻几百圈才行。

用捻线的次数来分竖线和横线。捻的次数多的用做竖线,横线捻上几圈就可以了。这样的活儿在过去都是集体共同操作的。说好今天在谁家,那么,就去五六个人到那家里去捻。

线捻好了以后,就该往织机上架了。也就是把线分别架在横线和竖线的框子里。

整理一下就可以开始织了。

“椴木织”跟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跟农耕期忙闲的衔接也很恰当。这也是“椴木织”能延续至今的一个理由吧。

每年的4

月,当冰雪融化了以后,就是采第一茬山野菜的时候。采完了农耕也该开始了。等种完了田,第二茬山野菜,像槭菜、竹笋这样的又可以采了,这个也完了以后,就该到了砍伐椴树的时候了。伐了树,剥了皮,就到了盛夏时节,休息一段时间以后,一进入9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仗剑独行斩鬼神》《文豪1978》《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》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》《首席医官》【科技流小说】《破云2吞海》《力速双A魔法师[西幻]》《回到过去做财阀》《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那年花开1981

那年花开1981

风随流云
这是一个考上大学就能鱼跃龙门的时代,这是一个处处风口飞上天的时代,这也是一个还有纯洁不渝、真挚感情的时代;只不过李野刚刚来到这个时代,却被劝着放弃高考进厂打螺丝;“反正你也考不上,就死了这条心吧!”“我堂堂二本冲刺型选手会考不上?那岂不是辜负了那么多年体育老师的教导?”群号:QQ905492509
都市 连载 245万字
满级老祖在人间

满级老祖在人间

1号月轮
江俢篁闭关千年,醒来发现偌大一个宗门只剩下一根看上去不太聪明的独苗苗,和一页纸张泛黄的《告师书》。撇开傻乎乎的徒孙不谈,《告师书》上言辞恳切,一句“不入凡间,何以成仙”让他不得不思考人生。痛定思痛,他决心入世。再后来,江俢篁觉得,这倒霉的人世,不入也罢!
都市 连载 22万字
野火

野火

苏行歌
“我的命从来都不属于我,所以我不怕失去。”——温祁.“巧了,我正好跟阎王拜过把子。不如我收了你,以后咱俩合葬,路上有个伴儿。”——黎野.在黎野看来,温祁是他心底荒原那团永远燃不尽扑不灭的野火,不需乘风入海,只要一个眼神便可共赴生死烈焰。.架空现实标签:推理刑侦悬疑美强惨双男主/p
都市 连载 131万字
港娱天后1988

港娱天后1988

潮洋1
她被誉为香江第一个偶像,也被称为香江最后一个天后,她一路披荆斩棘,为的不是成为天后巨星,而是击败好莱坞,让华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。
都市 连载 101万字
重回1982小渔村

重回1982小渔村

米饭的米
【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!没有装逼打脸,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!年代文,日常,赶海,种田,养娃,家长里短,不喜勿入,勿喷!】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,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,尿个尿,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。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,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。混账了半辈子,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,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……上辈子没出息,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,只想挽回遗憾,跟老婆好好过日子,一
都市 连载 761万字
双穿年代

双穿年代

中帝人
这是一本从现代到年代互穿的故事。有《四合院》背景,但几乎没有戾气。主打轻松、生活和年代感。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
都市 连载 28万字